7月10日,一起涉及NBA传奇球星科比·布莱恩特的知识产权纠纷引发关注。据悉,原先以"贵州科比酒业"名义成立的企业在完成注册后,已于近期更名为"科密酒",这一变更与科比遗孀瓦妮莎·布莱恩特采取的法律行动直接相关。
该酒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他们收到了由瓦妮莎实际控制的"美国科比-布莱恩特公司"发出的律师函。值得注意的是,瓦妮莎方面主张对科比个人标志拥有排他性权利。面对这一法律挑战,尽管企业已在商标收购、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0万元人民币,但最终决定放弃相关商标使用权。
"作为真正的科比粉丝,我们选择承担相应责任。"该负责人表态称。这番言论似乎暗指某些涉及类似纠纷的案例当事人未能积极应对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家酒企此前曾邀请多位世界冠军担任产品代言人,试图借助体育明星效应拓展市场。
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格的背景下,这起事件再次凸显了国际体育明星商标权保护的复杂性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科比相关商标在全球多个类别都已完成注册,形成了完整的保护体系。该案例也为其他试图借用名人效应进行商业开发的企业敲响了警钟。
企业方表示,除了立即停止使用争议商标外,还将向瓦妮莎方面正式致歉。这一处理方式在业内专家看来,可能是权衡法律风险后的理性选择。类似纠纷在中国市场并非首次出现,此前多个涉及外国名人商标的案件都以使用者退让告终。
下一篇
返回列表